科比生涯得分低于10分?这事儿说出来你可能不信!

2025-11-13 1:20:51 体育资讯 admin

嘿,各位老铁们,今天咱们要聊一个能让所有科比球迷都“黑人问号脸”的话题!你敢相信吗?那个“得分如同喝水一样简单”的男人,那个动不动就30+、40+,甚至单场81分的得分机器——科比·布莱恩特,在他的整个职业生涯里,竟然也有得分低于10分的时候!这简直比你在KTV里听到朋友唱五月天不跑调还稀奇,是不是有点颠覆你的认知?

说到科比,大家脑子里是不是立马浮现出他各种美如画的后仰跳投,各种不讲理的干拔,还有那标志性的“曼巴精神”?在他长达20年的传奇生涯里,绝大多数时间,他都是球场上最亮的那颗星,得分榜上的常客。但凡提起科比,谁不说一句“得分大神”?可今天,咱们就是要扒一扒那些他“掉链子”(划掉,是情况特殊!)的瞬间。毕竟,谁还没个失误、没个吃瘪的时候呢?即便是神,也有打盹儿的时候,对不?

首先,咱们得把话说清楚,科比职业生涯1346场常规赛,以及220场季后赛,打得可不是一般多。所以,偶尔有几场得分没上双,从纯概率上来说,也不是什么惊天大瓜。但关键是,对于一个以得分著称的球员,每一次“低得分”都显得那么引人注目,仿佛在说:“这不科学!” 根据我偷偷摸摸(划掉,是光明正大!)在网上搜罗来的数据,科比在常规赛中,大概有103场比赛得分低于10分。而在季后赛中,这个数字更是稀少,只有区区13场。这什么概念?常规赛的“低分率”大概是7.6%,季后赛更低,只有5.9%!是不是感觉这比你抢到演唱会门票的几率还低?

咱们来具体分析分析,这些“稀有”的低得分比赛,都发生在什么时候,又是什么“妖风”把他吹下了得分榜的王座?

**新秀赛季:菜鸟的懵懂与成长**

科比生涯得10分以下

大家应该都能想到,科比得分低于10分,最早一批肯定是在他生涯初期,尤其是新秀赛季。那时候的科比,才18、19岁,毛头小伙一个,刚刚踏入NBA这个“神仙打架”的联盟。湖人队里有奥尼尔这位“内线大杀器”,还有范埃克塞尔、琼斯这些老大哥。科比当时的角色,更多的是替补席上的“小跟班”,上场时间有限,球权更是少得可怜。就像你刚入职场,啥也不是,只能给前辈打下手,出彩的机会不多。在1996-97赛季,科比有35场比赛得分低于10分。比如对阵爵士那场,他只上场了14分钟,得了2分;对阵快船,打了23分钟,得到6分。这在当时简直就是常规操作,大家甚至都不会觉得奇怪,毕竟他还是个“新人”。谁还没个从零开始的时候呢?这不叫“得分荒”,这叫“积攒能量”!

**生涯末期:英雄迟暮的无奈与坚持**

而另一波低得分潮,就得追溯到科比生涯的“夕阳红”时期了。尤其是从2013年跟腱断裂之后,伤病就开始像个缠人的小妖精,一直困扰着他。到了2014-15赛季和2015-16赛季,科比的身体状态已经大不如前,出场时间也受到了严格控制。那会儿他更多的是在享受比赛,享受球迷的掌声,每一次登场都是为了情怀。就像你熬夜打游戏到天亮,第二天去上班,能不打瞌睡就算赢了。在2015-16赛季的告别之旅中,科比虽然有单场60分的神迹,但也贡献了不少低得分比赛。比如对阵雷霆,他只打了19分钟,得到2分;对阵爵士(又是爵士!)只得了5分。这并非他不想得分,而是身体条件不允许,有时候甚至是为了给年轻人机会,或者干脆就是打个卡,享受一下“全场起立鼓掌”的待遇。那是一种更高层次的“得分”——得人心!

**巅峰时期:罕见的“黑天鹅”事件**

那么问题来了,在科比的巅峰时期,那些动辄三连冠、单场81分、五冠王的辉煌岁月里,他有没有得分低于10分的时候呢?答案是:有,但真的少得可怜,每一场都像是个“黑天鹅”事件,让人记忆犹新。比如2003年对阵马刺的一场比赛,科比只打了19分钟,拿了6分。这通常是因为早早陷入了犯规麻烦,或者比赛早早进入垃圾时间,湖人大比分领先或落后,他被教练提前换下场休息了。还有2005年对阵超音速,科比只拿了8分,但他只出手了7次!这简直是不可思议,科比的字典里,从来没有“少出手”这三个字啊!但当时他可能是为了激活队友,或者受困于对手的严防死守。这些比赛,就像是海平面下的冰山,平时我们根本看不到,但它们确实存在,是科比生涯“全家桶”里不可或缺的配菜。

**那些让人哭笑不得的低分原因:**

  • **犯规麻烦:** 最常见的原因之一。早早背上两三次犯规,教练为了保护他,只能让他坐冷板凳,上场时间一缩水,得分自然就上不去了。这就像你打游戏,队友一直送人头,你还没发挥就被举报了,气不气?
  • **伤病困扰:** 有些比赛,科比可能带着轻伤上阵,为了球队硬撑着,身体机能不在更佳状态,得分效率自然不高。有时候甚至是为了避免伤势加重,教练也会限制他的出场时间。
  • **“打卡下班”:** 比赛早早失去悬念,无论是湖人大比分领先,还是大比分落后,教练都会选择让主力休息,保存体力。科比也乐得早点“打卡下班”,毕竟多休息一会儿,说不定下一场就能再来个高分表演。
  • **手感冰凉:** 别看科比是“美如画”的代名词,但铁起来的时候,那也是“叮当乱响”的!毕竟是人,不是机器,手感总有失灵的时候。有时候一晚上怎么投怎么没有,那也是没办法的事情。就像你精心准备的表白,结果人家把你当兄弟。
  • **战术需要:** 偶尔为了激活队友,或者为了吸引防守,科比也会“牺牲”自己的得分,去为队友创造机会。虽然这听起来有点不像他,但为了胜利,他什么都愿意做。毕竟,“曼巴精神”可不仅仅是得分。

你可能会问,一个得分手得分低了,是不是就说明他打得不好?这可不一定!特别是对于科比这种级别的球员来说。有时候,即使得分不高,他依然能在防守端给对手制造巨大压力,或者用传球串联全队,甚至是他仅仅在场上,就能吸引对手的包夹,为队友拉开空间。他的存在本身,就是一种战术威慑。就像你团战的时候,虽然没拿到人头,但你牵制住了对面的主力输出,那也是巨大的贡献啊!

所以说,科比生涯得分低于10分的比赛,虽然数量不多,但每一次都承载着不同的故事和背景。它们不是黑曼巴的“污点”,反而是他职业生涯的另一种“勋章”,见证了他从青涩到巅峰,再到英雄迟暮的完整弧线。这些比赛,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更立体、更真实的科比,他不是一个冰冷的得分机器,而是一个有血有肉,会经历挫折,也会在困境中挣扎的传奇。下次你再看到有哪个“键盘侠”拿这事儿说事儿,你就可以给他甩出这篇“科普文”,然后傲娇地说一句:“你以为老科只有得分吗?too young too simple!”